学延安精神 做事业先锋——记北京铁二中党员延安行

发布时间:2012/9/14 16:28:00 访问次数:6856
    “几回回梦里回延安,双手搂定宝塔山……”这是贺敬之先生在1956年重回延安,满怀激情创作的《回延安》中的诗句。延安——中国革命的圣地,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地方,让人魂牵梦萦的革命大本营。今年暑假,我校党总支组织的主题为“学延安精神,做事业先锋”的“红色之旅”将党员们带到了这片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。随行的人员还有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及入党积极分子代表。
    经过一夜的颠簸,我们百余人的一支队伍在晨光熹微中浩浩荡荡走出了延安火车站。山风拂来的丝丝凉爽,使人陶醉,丝毫没有暑天的烦躁。闭眼做一个深呼吸,一股怡人的清新令人倦意全消。
    稍事休整,我们便“转战”延安各个景点。延安不大,景点之间不过一二十分钟的车程。首站我们自然先去延安的象征——巍巍宝塔山,之后便是“延安革命纪念馆”。宝塔山风采依旧,纪念馆积淀厚重;但在延安,情之所系、魂之所牵的还当属延安的窑洞。从1935年到1948年,延安一直是令世人瞩目的红色心脏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,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,在这里运筹帷幄,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。那些分布在杨家岭、枣园、王家坪……的普普通通的窑洞,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。走进杨家岭,我们先参观了朴实浑厚、壮美庄重的党的“七大”会址——中央大礼堂;接着登上半山腰,瞻仰了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、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窑洞。走过一间间窑洞,我们的思绪也回到几十年前:站在毛主席办公室内的油灯前,似乎还能闻到那灯油的味道;总理办公桌上的老话机似乎还在铃铃作响,匆匆划破夜空……遥想当年窑洞中不眠的灯火啊,一股股暖流涌遍全身。赶往枣园,参观了领导人的旧居后,我们来到了张思德的雕像前。在这里,学校党总支组织了简短的仪式——为两届“莲薪杯”获得者授红花、重温入党誓词、齐唱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、在横幅上签名等。一天的活动,让我们的内心无比充实与感动:简陋的窑洞、革命伟人、民族危亡——这一切,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,孕育造就了伟大的“延安精神”。那么,“延安精神”到底是什么?
    延安精神,就是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。
    延安精神,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。 
    延安精神,就是默默无闻、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。
    延安精神,就是理论联系实际、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。
    延安精神,就是……
    总之,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,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,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坚强的精神支柱,是完成各项伟大工作的强大的精神动力。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就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扬这种精神,做事业上的先锋。
    离开延安巍巍的宝塔山和普通的窑洞,一股更加怡人的清新沁入肺腑,令人精神倍增!



















推荐】【字体: 】【打印】【关闭